文章來源 :羊城晚報
新聞用了一張國足正在進行輕量的拉伸訓練的照片 ,配以嘲諷語氣的中国標題“采用魔鬼式訓練方法刻苦訓練的中國男足” ,張玉寧對此回應道 ,男足“這是多感的痛我們疫情後第6次歸國隔離 ,這次在海南封閉21天 ,受下中午36攝氏度直曬,球迷11時還在訓練,粤媒也就憑你截取了熱身的中国視頻就可以煽動人們隨意嘲諷我們,你們是男足有多麽無知?”
國足此前因為給海參做代言招來很多嘲諷,甚至還被著名相聲演員馮鞏編排成了段子 。多感的痛張玉寧這次也順帶做出了回應:“對了還要告訴你們 ,受下我依然每天堅持吃海參,球迷感覺很好。粤媒也”時隔一天不到,中国張玉寧再次在自己的男足自媒體賬號上發文,為所有的國家隊隊員送上讚美,“當大家扛著、沉默的時候,我們中誰的心不在流淚 。”
張玉寧的這兩次回應,毫無意外地引來了外界新一波的嘲諷,正如同此前馮瀟霆和鞏漢林之爭時那樣。不過 ,張玉寧已經預判到了這個結果,他表示自己“麵對侵犯要勇敢地反擊,不要委屈自己”。
被外界批評 、回應 、被外界更猛烈地批評,國足似乎正在陷入一個惡性循環。他們究竟應該怎麽做 ?
首先,有必要分清外界的指責,究竟基於“事實” ,還是基於“觀點” 。
例如,此前有人說,國足成績那麽差,卻還去代言海參,可見心思完全不在本職工作上 ,這就是典型的基於錯誤事實的指責。因為國足的代言是中國足協負責從市場讚助自籌,這些費用是各級男女國家隊訓練、參賽的主要經費來源,是非常合理和普遍的行為 ,這本來就是男足工作的一部分 。
這次惹惱張玉寧的“網絡新聞”同樣如此,以“魔鬼式訓練”為題,配的卻是國足做普通拉伸動作的圖片,顯然圖不對題。也許作者隻是想通過刻意營造的反差來達到嘲諷國足的目的 ,但既然披著“新聞”的外衣,當然應該以新聞的標準來接受審視。
再來看張玉寧的反應。他的憤怒完全可以理解,值得注意的是 ,他分清了“群己權界”,強調自己是以“個人身份”回擊 ,這是他作為一名普通公民的合理權利。而且,他的言辭雖然激烈,但並不算超出限度 。
但是,以國足現在的整體形象和成績 ,張玉寧要想在社交網絡上贏得這場論戰、想要獲得足夠的支持,恐怕比他和他的隊友世界杯出線更難。他可以澄清錯誤的事實 ,卻很難改變外界固有的觀點和態度;他的回應或許可以讓自己的心情好一點,卻注定會招來新一波的批評。
要改善中國男足的輿論環境,歸根到底還得靠踢出更好的比賽。中國男足不是因為挨罵太久而成績糟糕,而是恰恰相反,他們長期享受著高關注度和由此帶來的巨大的“市場化收益” ,每次大賽前球迷永遠會抱著滿滿的期待 ,然後卻被巨大的現實落差殘酷“打臉”——不光是成績糟糕,就連更為基礎的鬥誌往往都欠奉 。
張玉寧們大可以說這些都是刻板印象 ,但是,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,它固然不是完全客觀理性的 ,但這樣的“偏見”存在本身 ,卻具備相當的合理性。
所以 ,作為中國男足球員,當然有為自己申辯的權利 ,但同時也不妨從球迷的角度換位思考一番。如果說球迷的批評讓中國男足感覺到了痛苦 ,那說明中國男足還有血性 ,還“活著”。但是,如果中國男足也能相應地多感覺一下中國球迷的痛苦 ,他們就應該有更大的動力 ,想方設法讓這支球隊活得更好,而不是現在這個樣子 。
免責聲明 :文中圖片 、文字引用至網絡 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問題請聯係刪除!
Tag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