數千年前,季开陶潛公的又见源观艺术《桃花源記》,描繪了一個質樸自然的桃花唐艺化外世界 ,這個世界代表了中國人苦苦尋求的术区首届精神出口,美好 、隱秘、可望而不可及。千百年來,我們追尋著詩人的足跡,找得到現實中“芳草鮮美,落英繽紛”的桃林,卻難得人心的“桃源” 。
此次觀唐藝術區首屆藝術季,便是以“桃花源”為主題,以葉錦添的全觀演出“桃花源”為起始 ,以張錳策展的新媒體藝術展 、盧征遠策展的戶外公共藝術展、薑江打造的沉浸式跨界演出為主體 ,以蔡誌鬆和青山周平的獨立藝術單元為渲染 ,為來賓們打造了一個極致的五感體驗空間 。希望每個人都能在這裏得到陶潛公的神引,找到屬於自己的精神角落。
傍晚的觀唐 ,處處可見桃花的蹤跡,更難得的是此刻在園內流淌著的,讓人沉浸其中的怡然自樂之情 。
沿著園區主幹道行走 ,小噴泉的對麵便是此次藝術季的開幕活動的第一個場所——下沉廣場 。在正式演出開始之前,觀唐藝術區創始人李保剛、觀唐美術館館長於向溟登台向前來參與活動的嘉賓表示感謝 ,還留下了懸念,讓大家期待後麵的驚喜。
簡短的致謝後,今夜最大的驚喜在下沉廣場隆重上演——葉錦添攜團隊帶來的全觀演出“桃花源” ,立體黑幕將觀眾包裹在這個飄渺的小世界裏,亦真亦幻 ,變化無窮 ,仿佛具有不可抗拒的魔力,將觀眾的心牢牢抓住,捏起又放下。
在短短的40分鍾內 ,觀眾隨著舞者的演繹 ,經曆了“無識” 、“緣滅”、“神幽”這生命的輪回曆程 。世間萬物皆是化相 ,緣起於心,心動生欲,欲求不得,虛虛實實 ,最終還是幻化回人的內心深處。
當我們在追尋桃花源時 ,我們究竟在追尋什麽?也許在這裏能找到答案 。
“桃花源”演出的餘韻尚在心中久久盤桓 ,踱步出下沉廣場,由藝術家張錳策劃的新媒體展《時空和諧——熟悉與疏遠之間》已拉開帷幕。這場展覽有近30多件媒體藝術裝置作品呈現給觀眾。
“流動的時空”部分,有點像我們理解的四維世界,多了一個時間的維度 ,所以在這裏的空間不僅隻是一個純粹的產品 ,也是一種瞬時的流動體,在熟悉與疏遠間搖擺 。
“透明住所”部分,則代表了互聯網世界對人類生活的無形改變 。住所是私密的 ,是有形的,但互聯網的聯接 ,使有形的空間變得脆弱,模糊了私密與公共的界限 。在電子空間裏,沒有地域沒有界限,有的隻是一個個標簽 ,這樣的標簽時代 ,又會將人類帶向怎樣的旅途?
“常規中的詩意”部分,顧名思義,是將現代生活和藝術融合一體,創造更廣泛 、更具有包容性的藝術作品。
現代藝術可追溯到1863年法國詩人波德萊爾的一篇文章:藝術的革新就要到來 ,這將是一場對於什麽是美的新討論,產生出全新的理性,全新的理論和全新的曆史。於是,如波德萊爾一樣的現代主義者告訴人們,藝術 ,作為一種美學,應當反映當下 ,反映出它的時代,它的潮流,它的道德和它的情緒。新媒體藝術作為現代產物 ,更是承載著挖掘社會深層,與社會溝通的重要使命 。
日暮西垂,今夜的景色格外動人,本以為陰天會下雨 ,卻不曾想霞光能衝破天際 ,戶外的公共雕塑展便在這樣的美景下上演,以燈光烘托 ,呈現了各位藝術家對桃源世界的具象理解 。
展覽亦分為三個部分,重現《桃花源記》中武陵人的探秘之路 ,從“尋跡”伊始,到“芳澤”一遊,再到“迷蹤”落幕,配合觀展動線 ,為觀眾帶來身臨其境的沉浸體驗。
當現代雕塑作品 ,與優美柔和的景觀融合,人們仿佛是在兩種時空中穿梭往來 ,現代生活的喧嘩在這裏平息,精神與靈魂在這裏得到安放與休憩。
觀看完戶外公共雕塑展,夜幕下,觀唐藝術區創始人李保剛、觀唐美術館館長於向溟在湖邊的光屋前,向大家剖述心聲,讓我們了解到觀唐人們內心的桃源向往 。
李保剛談到了觀唐未來的定位和意義。這座藝術區經過六年精心打造 ,凝結了中外設計師的智慧和建造者的心血,藝術區將來會成為藝術家的樂園,也是喜愛藝術的朋友們的聚集地 ,更是優秀文化項目的獲獎地。今天上午陰雲密布 ,沒想到到了傍晚卻豁然開朗 ,與今天的主題奇妙契合 ,預示著觀唐藝術區在未來將是大家心目中最美好的桃花源 。
於向溟則回憶了過去藝術區建設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困難艱辛 ,他說到:“觀唐人創造的奇跡才剛剛開始,非常感謝在座的團隊這幾年來的努力與付出 。藝術和內心的棲息之地 ,這就是我們想說的桃花源。”
湖邊的光屋開始流轉,桃花花瓣在光屋內起飛騰舞 ,著名音樂家宋昭與舞蹈家李倩合作表演的《呼吸》徐徐上演,這也是此次沉浸式跨界演出的第一個篇章。
演出的第二個篇章是由潘曉佳、汪文偉合作的昆曲表演《遊園》。漫步湖心 ,踏波而來,如從古畫中出走的妙人,又似指渡迷津的仙伶,行腔委婉細膩 、流利悠遠 ,在湖麵上悠悠蕩蕩 ,飄散開來 。
水幕表演《幻樂》則賺足了觀眾的眼球 。畫麵中的女孩似騰飛天空或自天而降 ,與自然夜空融為一體 ,產生虛無縹緲之感,大魚遊於夜空,穿梭逡巡,將夜空幻化成夜海,如夢如幻影 ,一時間竟真的讓人“不知有漢,無論魏晉”了。
最後 ,台灣優人神鼓帶來的《持劍之心》將跨界演出帶向高潮。《持劍之心》是優人神鼓作品《勇者之劍》的最後一個情節 ,作品的情緒愈發明朗,眾人伴著音樂跳躍舞動 ,中鼓、排鼓 、海螺、鈸 、木魚、唱頌交錯應和 ,當鼓聲陣陣,穿破雲空 ,勇士終於迸發出內心深處的堅定力量 ,撥雲見月 ,直見本心 。
演出結束後 ,觀唐園準備的茶歇與after party ,更是處處桃花 ,意趣連連,真正為觀者帶來了360度的桃源之旅 。
桃花源究竟是什麽?
千百年來 ,文人以詩詞探索,畫師以畫作寄情,普通人則念念不忘著“問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漢,無論魏晉”,或許這就是桃源的所在 。
它創造於陶潛公的精神世界,流傳於世人的精神向往中,心若有所想 、所向、所需、所求,它便出現 ,為世人無處安放的夢提供庇護;它出生於千百年前的詩文,卻依舊鮮活的存在於當代藝術當中 ,或許滋養世人的精神追求 ,就是它存在的原因和意義 。
此次到訪的觀唐藝術區由美術館 、藝術酒店 、生活美學館等多種藝術業態組成,打造了一站式藝術體驗模式。汲取並融合中西方優秀文化,生於傳統,超於傳統,最終破界傳統,未來也將向世人傳達美學 、文化 、音樂、戲劇等多種形式的組合 ,沒有邊界,讓更多元的藝術形態在這裏匯聚 、成型。也許百年後,提起觀唐,便又是一個讓人念念不忘的當代桃花源了 。